比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共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
会晤之所以持续时间如此之长、涵盖话题如此之多,是因为双方需要对过去几年来两国各界都关心的问题,给予全面阐述与回应。习主席向拜登强调,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
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定调把舵、坦诚交流的重要契机。王鹏指出,美方在四不说法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对华表述,如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是一场创下多个首次的面对面会晤。王鹏指出,展望此次中美元首会晤后的中美关系发展,无外乎有两种路径,两种可能。而在一无意基础上,增加了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等表述。
【关键词一:引领】2022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从历史进程来看,元首外交始终在中美关系当中发挥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对中新网记者指出。美国明白,一旦其不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将引发紧张局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强烈的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斗争中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令国际社会赞叹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新奇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迈上了新征程
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当日在北京举行,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主办。习近平强调,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
从连续19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到不断深化澜湄合作,再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硕果累累新时代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不断书写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新华章。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启新的篇章。过去九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二十国集团峰会,提出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主张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倡导创新发展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张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与协调,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这是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看待问题。
中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正式揭牌、越南嘉莱30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完成吊装、泰国猜也蓬107.5兆瓦风电项目稳定供电近年来,中国发挥自身绿色发展经验和产业优势,扩大与亚太各经济体绿色发展战略对接,让绿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复苏的靓丽底色。中国加入这一组织31年来,始终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始终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7月,习近平主席与巴育总理通电话,为两国携手应对疫情挑战、推进务实合作注入信心和动力。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5次接待泰国总理巴育来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此次出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美国总统拜登、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等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泰国是首个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泰剧也在中国网络平台播出在中泰迎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两国同意以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愿景,为中泰一家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雅万高铁项目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在两国元首关心下顺利推进,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从构建中印尼、中泰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打造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坚持胸怀天下,顺大势、行大义、谋大同,不断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矢志不渝将这一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一辆带有宝石红涂色的高铁列车缓缓启动,标志着雅万高铁试验段接触网热滑试验全面展开。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中泰一家亲成为两国人民的广泛共识。在2021年二十国集团罗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全球疫情肆虐、经济复苏乏力、数字鸿沟加剧等诸多全球性挑战,呼吁各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团结行动共创未来,彰显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2021年双边贸易额历史性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开放融通 把准亚太发展航向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近年来,中印尼双边关系新格局持续深化。
命运与共 书写周边外交新章11月9日,印尼万隆德卡鲁尔车站。印尼加查马达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穆哈迪苏吉奥诺说,期待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推动与会各方聚焦共同利益,讨论并形成惠及发展中国家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良策。
中国和印尼发展阶段相似,共同利益相连,理念道路相通,前途命运攸关。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推动合作与发展,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是一盏希望的明灯。
2013年和2015年,习近平主席两赴印尼,曾在这里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必将给世界各国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重大意义,强调亚太经济合作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政治游戏,而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同舟共济 汇聚共同发展合力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安全形势持续动荡,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依然横行,各方期待本次二十国集团峰会能够围绕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主题,为解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的政策指引。
今年7月,印尼总统佐科第5次访华,两国元首共同确立了构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无论是疫情来袭时向周边国家提供多方面支持,还是他国遭受自然灾害时展开快速救援,中国始终与周边国家守望相助。
中老铁路货运站全部启用,中企投建的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通车,中国和新加坡协同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亚太各经济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倡议精准对接,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多边峰会。
2016年11月,在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习近平主席以地瓜作喻,生动诠释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携手前行、共筑梦想的决心与诚意。印尼学者班邦苏尔约诺说。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视周边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说。
应时代潮流而日新,行人间正道以致远。站立时代潮头,心系人类未来。
满怀希望、自信自强的中国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同行,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开辟迈向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出发。中泰建交47年来,两国关系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记者韩墨、陈杉、赵嫣、刘赞)海报设计:潘红宇。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